10月10日下午,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機器人未來技術展望”專題院士講座,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丁漢作主旨分享,經開區新研機構、商會企業、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企業等100余家企業家代表參加講座,共同探討機器人技術前沿趨勢及產業應用前景。

作為長期深耕機器人與數字制造領域的專家,丁漢在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主任、智能制造裝備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共融機器人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指導專家組組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機器人化智能制造”首席科學家。

在近一個小時的分享中,丁漢院士系統梳理了機器人技術從工業應用到服務領域的發展歷程。他指出,機器人不僅在制造業具有廣泛應用和潛力,更在養老服務、醫療康復、智能家居等場景中展現出深遠潛力。
“人工智能的突破,如AlphaGo、ChatGPT,為機器人賦予了更強的感知與決策能力。”丁漢表示,如今,機器人正在從“執行工具”向“自主伙伴”演進,并以特斯拉自動駕駛、具身智能機器人等為例,進一步闡述了機器人技術在環境感知、動態規劃與復雜任務處理中的前沿進展。
針對現場企業關注的“人形機器人”熱點,丁漢表示,其核心價值在于模仿人類智能與適應復雜環境的能力,尤其在精細操作、群體協作等方面具備廣闊前景。
在隨后的互動環節中,飏天機器人、無錫弘宜智能、超通智能等企業代表圍繞技術路線、產業協同與市場突破踴躍提問。

丁漢院士耐心解答,強調初創企業要避開同質化競爭,建議關注細分領域與應用場景,通過精準定位打開市場,同時另一方面要做好技術規劃,在核心技術上形成自己的優勢,比如與AI、感知技術結合,打造差異化競爭力。他鼓勵企業:“技術研發沒有捷徑,但只要找準方向持續鉆研,未來必有突破。”
一位與會企業家感慨:“院士的分享不僅勾勒了技術藍圖,更為我們指明了創新落地的路徑。”
作為惠山經開區的“老朋友”,2012年,華中科技大學與無錫市人民政府、惠山區人民政府共建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丁漢為院長,開啟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
多年來,雙方始終踐行“技術立院”初心,圍繞智能化制造技術與裝備研發、支持本土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打造了包括機器人、智能制造、大數據等在內的22個研發團隊,成功孵化集萃華科、黎曼機器人等十多家高科技企業,形成“八駿賽馬”發展態勢,為區域產業升級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質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