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一則關于磁約束核聚變科技創新研究的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其中,由我院信息與智能所承研的國家重大基礎科學裝置——全球首臺套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遙操作維護重載臂(CMOR)及現場調試場景得到重點介紹,參與現場調試的工程師們也成為央視新聞的焦點之一。報道中提及的CRAFT裝置,作為磁約束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究的核心裝備,被形象地稱為“人造小太陽”。而可控核聚變,被公認為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終極方案。
調試中的重載機械臂CMOR
重載臂CMOR數字孿生系統
現場調試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央視報道前不久,CMOR系統已于2025年7月1日在合肥科學島聚變園區CRAFT現場成功完成工藝測試驗收。而這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前期扎實的組件運輸、組裝與測試工作。在園區現場,團隊嚴格依照裝配規范完成關節與拖鏈的組裝,同步對線纜功能開展全面測試檢查,確保各系統連接穩定、運行正常。為驗證設備是否符合合同技術要求,組裝調試完成后,團隊針對其輸出特性及力學性能進行規范測試。檢測整臂末端負載能力、運行速度、定位精度及重復定位精度四項關鍵指標,測試結果均達到合同規定標準,為后續在聚變堆相關場景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整個工藝測試過程在多位專家的共同見證下,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標準及制定的測試大綱有序開展。測試結果顯示,其定位精度、重復定位精度、最大負載能力以及最大可達空間等各項關鍵技術指標,均全面達到國家下達的研制設計要求。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在磁約束核聚變堆核心部件遙操作維護這一關鍵技術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也為CMOR的最終交付驗收奠定了重要基礎。
重載機械臂工藝測試現場
工藝測試專家共同見證測試結果
重載機械臂順利通過工藝測試驗收,不僅圓滿達成預期研制目標,更在復雜工況下展現出穩定可靠的工作性能,充分彰顯了研究團隊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積淀的深厚技術實力與卓越創新能力。自2019年投身該項目以來,團隊歷時5年多,全程參與了機械臂從構型創新設計、結構與核心部件研制,到底層控制系統、上層數字孿生系統及核心控制算法開發,再到整機制造裝配與測試的全流程工作。期間,團隊攻堅克難,成功突破重載臂關節精密驅動、高剛度輕量化臂體結構創新設計、多自由度柔性臂協調柔順控制與精度補償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為CRAFT大科學裝置遙操作平臺建設注入了核心動能,也為正在推進的科技部ITER中心2024年重點研發計劃“聚變裝置偏濾器遙操作維護關鍵技術”項目,奠定了堅實的技術與實踐基礎。